中庸麻雀史觀

第三十章 ~ 王牌論

「王牌」即指牌牆最後尾(槓尾)的一定數量的牌,規定不使用, 一局摸牌摸到只剩下王牌時,便算作「荒牌」(或稱「流局」或「摸王」等), 該局不分勝負。

近年流行取消王牌、牌牆摸盡的變法, 在「集體失憶」作祟之下有不少人甚至以為那是麻雀的當然規則而不知道是近年演變, 聽到王牌規則便反過來質疑為什麼要留王牌。 其實王牌是麻雀傳統當然規則 ¹, 像「吃牌只能吃上家」的規定一樣,要採用也不需要解釋, 但既然這裏談到這個問題,筆者就順便討論一下利弊。 (就像吃牌的規則一樣,可以從遊戲設計及數學角度解釋為什麼那規則是最好。)

王牌的準確數目有不同版本,例如一般不用花牌會留14張, 用八隻花牌時便留16張。也有補槓、補花後保持原本規定王牌數目, 及把補槓取走了的牌也照算進王牌的數目裏等的不同版本規則。 但差一、兩張實際差別不大,以下主要討論的,是完全取消王牌的問題。

近年取消王牌的動機

正統規則的麻雀,就算是「中庸」的造牌麻雀,即使留了王牌, 荒牌的比率也很低(16局中約2~3局),沒有什麼動機要去改變規則。

近年流行取消王牌的變法,主要是由於其他某些規則的改變, 拖慢了牌局的節奏,增加了荒牌的頻度,變成太多荒牌, 所以就想到要取消王牌,來減少荒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太高的起和限制, 例如舊張三番起和、國標或美國麻雀等。另外日本現代麻雀的門前重視, 也是拖慢了牌局節奏,所以近年也出現了取消王牌的主張。台灣十六張麻雀, 因為十六張的和牌形工夫多了,但反而牌牆的張數少了,摸牌的巡數也少了, 所以也有些人主張取消王牌 (特別是台灣新章,即港式台灣牌,因為造牌比單純搶和節奏會較慢)。

在規則偏離正統的麻雀章法,筆者不否認可能有取消王牌的需要, 因為荒牌太多會令牌局沉悶,的確是一個問題。 但是與其追求一重又一重的「權宜」,不如回到「中庸之道」看一看吧。

王牌的利弊

有主張取消王牌者,以「減低運氣性」為理由,因為如果聽的牌全都在王牌裏, 便沒有機會和牌。但筆者覺得, 這理由與「廢除天和以減低運氣性」² 或「禁止過水後自摸和以防止作弊」³ 等的理由一樣, 都是「隔靴搔癢」的處方。麻雀從牌牆摸牌,天生就有相當運氣成份, 未去到荒牌也可以有很多因為「不好運」而和不到牌的情形; 在正統的規則之下,比率不多的荒牌, 對構成麻雀的「運氣性」方面所佔的比重也不大。 例如兩家都在聽牌,結果只不過是誰聽的牌在牌牆裏排先誰就能和牌, 這情形的頻度及重要性都比荒牌的情形高,取消王牌卻影響不到。 又例如即使取消了王牌,但是摸到牆尾時一般都不會輕易放銃, 結果能否和牌也還是要看能否自摸,所要的牌「花落誰家」這到頭來還是要靠運氣。 尤其是支持廢除王牌者,其章法往往有嚴重的「自摸濫賞」, 摸到尾時的自摸競賽反令運氣性有增無減。 所以說為了「減低運氣性」而要取消王牌,實際上效果甚微, 不是一個深思熟慮、合情合理的理由。 看實際上荒牌的情形,所聽的牌(四至八張)全部都在王牌裏的情形很少, 多數是部份在王牌裏,部份是被他家扣起或在聽牌前被一早打掉, 所以荒牌不單純是運氣不好,多有人為因素。

王牌的作用,與「廿一點」(Blackjack) 一般不會派牌派到尾是同一道理: 麻雀從牌牆摸牌,自然有不確定因素,所以留起王牌不用, 這可以維持遊戲從頭到尾保持某程度上一貫的不確定因素; 如果摸到尾時,不確定因素會顯著降低,這與不確定因素較高的序盤到中盤顯得格格不入。 在策略上,摸到尾時精數餘牌(數算牌牆裏的全部餘牌)會變得較重要, 但這不但與中盤的略數(算牌牆裏的部份餘牌,主要是某幾款關鍵牌還剩下幾多張)策略相當不同, 而且精數餘牌這實行起來只是費力的機械性計算,沒什麼策略深度, 所以麻雀的原作者設王牌來斬掉遊戲的尾局,在遊戲設計學上是一個好的做法。

實戰上,王牌是給棄和防守者一條生路, 在「中庸」等正統規則的麻雀裏,保留王牌可以讓遊戲的攻與守之間有一個較好的平衡。 尤其是許多章法有嚴重的自摸濫賞,輸自摸時要付與放銃一樣或甚至更多的損失, 取消王牌就等於把牌運不好、和牌無望而退守者迫上絕路。 王牌及荒牌有其策略上的意義,難以一口咬定取消王牌就可以改善技術性。


注:
1 : 簡而清,《開檯》,p.13,p.135,p.138
2 : 見「天和論
3 : 見「禁例論


前一章目錄下一章

© 2009 Alan KWAN Shiu Ho